News

中核资讯

行业新闻

首页 > 中核资讯 > 行业新闻行业新闻 > 国产分析仪器在检验检测行业应用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国产分析仪器在检验检测行业应用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2-12-26 10:10

阅读次数:

分享到:
    分析仪器是检验检测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保障。目前,国产分析仪器产业呈现大而不强的特征,相较进口分析仪器,尚有较大差距。本文对国产分析仪器市场占有率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国产分析仪器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应从消除偏见、结合检验检测特点以及提升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入手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产分析仪器自主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科学仪器国产化和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瓶颈作为我国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国产仪器自主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7月1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培育一批尖端科学仪器制造企业”。2021年全国“两会”有提案建议:“提高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经费投入,加大资助力度;鼓励科研仪器行业、企业参与创新,探索产学研融合发展”;同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

    仪器信息网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年营收超过2000万元的分析仪器企业有1838家,主营业务收入达2981.5亿元,从业人员约40万人;2019~2020年,我国分析仪器产业整体营收年均增长率约为11%;在全球范围,我国分析仪器产业规模处于前五,但全球分析仪器市场由美国、日本、德国、瑞士四国企业主导。在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C&EN》期刊评选的全球前20个分析仪器公司中有8家来自美国,5家来自日本,3家来自瑞士,3家来自德国,1家来自英国。

    分析仪器是检验检测机构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推进质量服务的基础。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51949家,从业人员151.03万人,共拥有各类分析仪器900.32万台(套),分析仪器资产原值4525.92亿元。

    根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的资源调查情况分析,在单价超过50万元的大型仪器中,国产仪器占有率仅约为13.4%;另据海关统计,我国2019年仪器仪表进出口总额分别为 519.93亿美元和338.38亿美元,贸易逆差高达181.55亿美元。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撰写的《农业领域国产分析仪器装备行业发展研究与服务模式探究》文章中指出,82家被调查单位中,45%的单位国产分析仪器采购率低于10%,70%的单位低于20%;样品前处理设备、原子光谱仪器、快检仪器是采购比例最高的3类国产仪器。目前,在省(部)级及以上单位投建的检测机构中,分析仪器采购依然以进口为主,这是当前我国分析仪器采购的共性问题。即使国内企业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仪的研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由于整体性能相较进口仪器存在差距,而且射频源、质谱等关键部件仍需进口,成本难以压缩,竞争处于劣势。

    目前,国产仪器在科研、研发和教学用仪器市场占有率偏低,其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知度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进行的《农业领域国产分析仪器设备使用与需求现状调查分析》中显示,近72%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前国产仪器整体水平比进口仪器落后10~20年,21%认为落后5年;整体打分方面,49%的被调查者打出7~8分,45%的打出5~6 分,代表使用体验处于中等。此外,60%的被调查者认为已购置的国产分析仪器可以满足标准要求,表明大部分被调查者认同国产仪器可以保障正常合规检测工作,但还有33%的被调查者认为国产仪器只能部分满足标准要求,其他6%的被调查者则认为不能满足要求,这也揭示出国产仪器不能完全满足检验检测机构常规检测要求的窘境 。


    二是用户体验不如意。随着技术发展和竞争加剧,用户越来越注重产品的使用体验和售后服务。一方面,国产分析仪器不同程度上均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设备研发者对产品外观设计认识不足,对仪器的外形观感不重视。其次,国产设备一直在软件友好性上偏弱,仪器配套软件使用复杂且智能度较低,用户操作不方便,从而降低了产品使用满意度。第三,国产分析仪器企业售后服务观念薄弱,出现问题之后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均不尽人意;而进口仪器生产企业则正好相反,不仅讲究分析仪器的外观美感,而且还配有相对充足的专业应用支持人员。


    三是创新基础薄弱。分析仪器的研发是一个周期长、技术难度极高的工作。我国分析仪器研制长期处于跟踪、模仿状态,缺少相关理论基础和制造工艺研究,尤其是高端分析仪器的设计和生产技术储备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分析仪器产业上下游脱节,企业缺乏完整的供应链发展环境,导致我国自主研发的分析仪器无论是性能还是稳定性等方面与国外产品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另外,我国现行科研评价体系不利于分析仪器研发工作。一方面,由于分析仪器相关的文章影响因子普遍偏低,在以影响因子为主的评价机制下,科研人员缺乏长期研发分析仪器的动力;另一方面,由于国产分析仪器整体性能相较进口分析仪器存在一定的差距,市场认可度不高,通过国产分析仪器得到的数据在投稿行业顶级期刊时,数据质量易受质疑。


    四是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目前,发达国家对我国分析仪器研发设置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标准方面:对我国出口农产品制定严格的技术法规标准,而国产技术暂不能满足要求,需求的不足又反过来制约国产分析仪器的发展;技术方面:限制技术出口,延缓分析仪器研制进程;人才方面:针对外国留学生、访问学者在接触美国知识和技术时采取“视同出口”管制政策,造成我国科技人员无法接触或学习先进技术,从而影响我国分析仪器研发人才培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分析仪器国产化和解决卡脖子问题作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国家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国产仪器自主创新。经过分析仪器行业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国产分析仪器发展较快,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国产分析仪器要想在检验检测行业中逐步实现替代进口,还必须持续深入推进创新。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消除偏见,改变行政职能机构“唯进口”认识,在分析仪器同等性能技术指标的条件下,加大对国产分析仪器的采购和使用,为国产分析仪器提供更好的应用空间,并重视国产分析仪器应用技术研讨和仪器展示,让技术同行了解国产分析仪器性能指标以及应用的比对结果。同时,通过媒体、网络、论文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国产分析仪器的宣传力度,树立国产分析仪器技术可行、质量过硬的正面形象和品牌。


    二是,进一步提升国产分析仪器的稳定可靠性和适用性,加大推动分析测试专用仪器的研发与使用。由于低价市场竞争等原因造成企业对产品投入不足、工艺水平和行业基础差、对高性能产品的技术掌握不够成熟等问题,使国产分析仪器的稳定可靠性问题尤为突出,使用户对国产仪器失去了信任,从而制约着国产分析仪器的创新发展。要进一步提升国产分析仪器的稳定可靠性,解决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一大瓶颈问题,才能使国产分析仪器更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此外,我国分析测试行业仍然存在机构小、散、弱特征,集约化程度较低,技术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在保证分析仪器合规和稳定可靠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分析仪器生产企业分布特点、专业领域、实验要求和操作习惯存在的差异,从适用性、便捷性、高效性等方面加强研发与改进,研发出系列针对性强、操作便捷、经济高效的分析测试专用仪器,如测汞仪,并大力推广应用,满足我国分析测试行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国产分析仪器的美誉度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三是,结合我国国情提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和应用示范。首先,加强政府引导,增加政策扶持和资本支持,针对目前国产分析仪器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产品重复建设、高端产品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做好国家和地区产业规划。其次,建立分析仪器综合验评指标体系,研制相关技术标准,满足分析仪器行业国内外产品对标分析、制造企业产品验证评价和优化改进等各方面的实际需求,推动我国分析仪器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另外,还应通过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转变评价方式,提高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对分析仪器研制的重视程度。


    四是,通过在检验检测机构建立国产分析仪器应用示范基地,建立国产分析仪器与进口仪器应用比对实验室,加大国产分析仪器的实际检测应用和比对实验。一方面用数据证明国产分析仪器的性能、参数等技术指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大量的使用积累数据,不断优化和改进国产分析仪器的性能。

在线留言